close

 

陳偉瑄

這是我第一次去育幼院,在我的認知裡,育幼院的孩子都來自有問題的家庭。剛踏進育幼院,就有小朋友開心地跑過來跟我們打招呼,感覺他們很喜歡我們來幫他們做輔導。我第一個輔導的小朋友叫做念慈,瘦瘦小小的,這好像是育幼院裡面小孩的共同特徵;念慈的數學課本,密密麻麻寫滿了數學作業,可是都不是她自己寫的,都是育幼院的老師寫給她抄的,抄作業這件事情,也發生在第二個小朋友的身上;這樣的現象讓我覺得很難過,小朋友並沒有真的學會,只是為了要準時交功課,救囫圇吞棗地把答案抄上去,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到了考試的時候,還是要面對達不出來的窘境。

結束了藍迪育幼院的課輔之後,讓我有很多的感觸,每次上完課之後,都會納悶他們來育幼院的原因,可是我不敢問他們,怕會讓他們想起不開心的事情。他們都叫院長「媽咪」,對他們來說,育幼院就是他們的家。不管他們來自怎麼樣的家庭,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而來到育幼院,我覺得他們有一點比別的小孩幸福,就是他們懂得什麼是感恩與珍惜;我所看到的小朋友,他們的資源不如一般家庭的小朋友來的豐富、充裕,可是他們都很珍惜自己的東西,很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短短的幾個小時,對他們的課業上幫助其實是有限的,不過希望他們能夠感受到我們的關心,讓他們不要感到孤獨,對這個社會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比不上別人的,每個小朋友都是禮物,或許現在他們過的沒有別人好,但是他們的未來也能充滿希望。

 

陳秉麟

這次是我第一次去到育幼院服務,不過感覺還滿特別的。不是說很有新鮮感,應該說是在裡面服務給我很大的震撼,雖然我不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但是他們給我的感覺卻是和我小時候的經驗很不一樣,也和我所接觸過的小朋友很不一樣。我覺得他們所接受的對待有一點可憐,雖然說他們在育幼院生活,但我總覺得他們是被關在裡面,感覺不是很受人疼愛,可能是因為裡面小朋友太多了,裡面的老師可能有點疲累或是有點疲乏。但我總覺得裡面的小朋友缺乏正確的教育,可能是因為少了家庭吧?反正這次去的感覺又開啟了我另一個想法,應該是我心中所不確定的目標更確定了。我認為服務學習應該響應更多的同學一起參加,參加有點意義的服務,現在學校的服務學習我認為很不好,無法達到真正的意涵,我認為應該要有這種實際的服務,而不是開一門課讓同學去校門口掃掃地。不過我認為服務學習應該是要多加推廣,但不是強迫所有同學硬性參加,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服務有熱忱,我們只能推廣他的重要性以及實際意義,鼓勵大家對社會表示關懷。我覺得這比現在學校所執行的服務學習應該更能達到服務的意義。

 

蔡芳瑜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育幼院的孩子,我了解到他們與我自身的生長背景是非常的截然不同,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的我就是每天快快樂樂的去上學,下課就到補習班報到,回家就有一桌好吃的晚餐等著我。而他們卻和我不一樣,每一天都要靠自己打理一切,沒有人會幫他們整理東西,從小便要學會獨立,相對的思想就會比較成熟,懂的也就比較多,也就變得比較實際,我真的為他們感到心疼,也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

還記得第一次去我一次帶兩小朋友,兩個孩子的學習吸收度完全不同,一個小朋友吸收度很高,也很乖巧,我出題目就一定會乖乖的算,不會就問我;而另一個小朋友,儘管只是一點點的數學題目,對他來說還是比較想要跑跑跳跳的玩樂,因此他很容易分心於周遭的事物,哪怕只是有人門開。

還有一個小朋友非常的特別,他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數學世界中的加減乘除裡,他最會算乘法,而他最弱的是減法,而在練習時間裡,每當我出減法的題目給他練習,他總會要求我要把減法符號改成乘法符號,每一題都會提出這可愛的要求,於是我試著告訴他,在數學題目中有很多的題目都是需要加減乘除互相幫忙的,有很多題目沒有減法儘管你會乘法也是沒有用的,慢慢培養他的成就感,讓他試著開始算減法的題目。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特別的,很開心有這次的機會去接觸他們,希望藉由我的微薄之力可以給他們一點幫助。

 

錢宜

從一開始和廣電交接,了解上課方式與事前籌備,又加上新生進來的比較晚,因此前置作業拖得很長,真正開始課輔已經幾乎學期的一半了,這方面我是對藍迪兒童之家感到滿不好意思的。而帶課輔對我來講也是很陌生,以前不是一次帶一整班學生,就是當助教協助老師帶領有障礙的學生進行課程,因此面對這次的教學我也是抱持著戰戰兢兢的態度,不敢大意。

第一次到藍迪和院方討論教學內容以及課程等等的時候,其實滿喜歡那邊的環境的,並不是說他們的資源有很多,而是他們每個房間都讓小朋友自己佈置,,老師和小朋友的互動也很愉快,讓我感覺到這像是一個家庭的溫馨。而這對我第一次課輔也有很大的幫助,我是帶著很喜樂的心情面對小朋友,而不是想說他們和我從前接觸的孩子不同,要很謹慎小心的對待,當然和他們談話中要避免掉很多可能會刺激到他們的話語,但是他們總還是孩子,我深深的認為,你怎麼對他們,他們都感受的到那背後的含意。你對他們好,他們會對你更好。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要很有耐心的一遍一遍重複的教學,教學的方法也要隨時變換,才能和學生可能是把式子背起來,但不會運用的這種狀況做抗衡。我很喜歡讓自己還有學生一起在變換的環境下思考題目,因為這樣學生可以反覆練習相似的題目而不覺得厭煩,也能夠學得更快!在和小朋友相處之中,我也得到了許多快樂,從一開始的陌生到慢慢被接納,甚至和我分享家庭與夢想等等,這些改變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不是一剛開始就能夠擁有的,因此我格外珍惜,也希望下學期若是時間能夠配合,還能夠帶這裡的孩子做課後輔導。

 

李怡慧

聽說要到藍迪服務時,利用空閒時間先上網查一下有關藍迪相關的資訊,先透過網路資料對藍迪有基本的認識,後來也發現它其實是新成立的,所以資源並沒有像弘化那麼的充足。其實我可以選擇到弘化去服務的,畢竟已經在那裡有一段時間了,跟社工和小朋友們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年因為負責的團隊決定將弘化服務的機會提供給元智校內的學生,如此一來弘化的資源更豐富了,所以我決定跟著新的團隊到新的育幼院去服務。

其實我算是有點慢接觸藍迪,課輔要開始前,小朋友們都找好自己的老師,這時候,我也注意到有一個妹妹(翁雨涵)臉色不是很好看,不像其他小朋友看到我們這麼開心,當時我還以為他是剛睡醒有起床氣,後來聊過之後,才知道他原來是事情做不好被處罰。雖然我並不是很贊成院裡的老師有時候用體罰的方式來處罰他們,但是我也分析給他聽,希望她懷著感恩的心,因為在老師們的努力下才能提供給他們這些資源,希望他們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如此一來,可以免於處罰,雙方都能和樂。

除了跟雨涵互動之外,也有和美惠聊天,因為他之前有住過弘化,所以當他聽到我有去過弘化的時候,有偷偷跟我分享心得,當然我也從中得知到兩個育幼院的不同。美惠說他現在在這裡比較開心,因為弘化老師體罰太多,其實這一塊我們真的很少去注意到,雖然我們目前只能幫他們盯盯功課上的問題,也知道現實的無奈,讓小朋友只能在育幼院成長,但還是很希望透過大家的幫助可以讓小朋友們盡量沒有遺憾、快樂的學習成長,然而小朋友的心智方面還是要透過大家的關懷,愛的教育不一定成功,但體罰的教育是會留下陰影的。

 

楊雅婷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幫育幼院小孩子課輔的活動,所以一開始很緊張,不太曉得要怎麼和他們互動,也怕自己少跟筋,講出一些錯誤的話而在無意間傷害到他們,所以事前詢問了好多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到育幼院後看著這些小朋友,他們跟我心中預期的有些不太一樣,他們真的是非常的活潑。

對育幼院這樣的一個機構,對大部分沒有接觸過的人來說,他們會認為住在這裡的小孩子都是很可憐的,這樣的既定觀念有時會影響我們對待小朋友的態度,會因為怕傷害到他們,所以在和他們的互動過程中反而顯得太過小心翼翼,但找個過程下來我發現到,我們要用正常的態度面對,以結交一位新朋友的態度就可以跟他們相處得很愉快,不需要太過戰戰兢兢。

這樣的經驗呢,很特殊,對我而言也帶有些意義,代表了我發揮了我的小小功用,雖然一個禮拜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確能讓我在付出中反省自己,學習關愛他人,我認為是個很難得的體驗和經歷。而且,和小朋友交談過程中,我發現她深深的牢記著之前輔導過她的學生,這樣的情況讓我體認到,我們的付出其實是會被記住的,這些記憶會深植在小朋友的腦海裡,對我而言這其實就是種回饋了。

我的個性裡面有謹慎細心,卻缺乏耐心,所以之前也擔憂過,萬一小朋友一直都教不懂,我的語氣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就嚴厲了起來,但經過這幾次的經驗下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狀況,因為當我第一次煩惱著怎麼小孩子都無法理解時,我抬頭看看其他夥伴們的狀況,發現大家其實都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存在,那既然大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複教導,我告訴自己我一定也行,邊付出邊學習培養耐心這倒是我意料外的事。

我覺得很開心,可以去幫忙輔導育幼院的小朋友功課,原來自己可以這麼投入於幫助別人的工作。我想我同時也在小朋友們的身上學到不少生活的意義。小朋友可以從簡單的互動中得到滿足感跟成就感,當我們好好的聆聽他們唱一首歌,就可以使他們快樂的手舞足蹈,簡單的純真在漸漸長大後的我們身上是越來越少機會可以看見的。

「施比受有福」這是最初我面試進新世紀時的考題,當初老師問我如何解讀這句話。其實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辦法用非常精確的文字將這句話說明清楚,我認為這是一種心靈上的感覺,當你在付出時是很輕鬆愉快的,可是當你在接受別人的恩惠時,心理會有負擔在,會時時惦記著這份人情,直到你將這份人情債還掉為止。懂得付出的人也代表你懂得感恩,懂得回饋,我認為這就是福氣。再來我很也佩服新世紀的夥伴,大家都非常的用心,希望下學期也可以繼續參加,持續的將這份心意傳達給其他人。

 

黃庭筠

其實去藍迪的時間真的只有短短的幾週,而短短的幾週內,也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但是我覺得我成長了很多,不管是從去之前的準備,或是之後的檢討,甚至是從小朋友身上所學到的,我覺得我的收穫是滿滿的,得到的這些根本不能和幾個小時的教學相比。

高中也曾經去過育幼院服務,我覺得藍迪這裡的小朋友有著比普通育幼院還要好的生活環境,一間間的小房間裡就像一個家一樣。小朋友來自各個不一樣的家庭,背後有著不一樣的故事,但是他們看起來都一樣天真可愛,有著稚嫩的笑容,和一雙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睛。

相較於同年紀的小朋友,他們確實落後許多。像我所輔導的小朋友,已經四年級了但是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甚至是加減法的運算,也不能快速的反應過來。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只要他們還肯繼續努力,只要他們不要對自己的課業灰心,那麼一切都還來得及。

從一開始對我們很陌生,到後來叫的出我們的名字,甚至邀請我們假日去育幼院參加他們的活動,我覺得雖然要坐有點久的車才能到那裡和他們相處,相處時間也是少之又少,但是如果這樣,他們能因此而更認真的學習,或是因此覺得得到了更多的愛,那麼其實這些都是值得的。和他們相處,我就能好像回到小時候一樣,也用天真簡單的思考模式,去看待身邊的事物,突然發現,其實有很多事情並不複雜,也可以抱持著滿滿的希望,努力勇敢的往前衝。

 

廖庭妤

第一次在前往藍迪的路上,我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儘管從前常常到社區的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家庭做課輔。

到了藍迪,一群小朋友衝到車子前,用好奇的眼神看我們,還討論說怎麼跟昨天的哥哥姐姐不一樣,我們就在小朋友的簇擁之下進到了藍迪裡頭,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默默的走到我身邊說要給我課輔。或許是因為妹妹生性害羞,但更有可能的是我自己太過於緊張,導致臉上沒了笑容,讓妹妹感到恐懼。

今天先跟念慈講解國語課文,接著是教簡單的乘除計算,覺得念慈的數學理解能力還不錯,但是在國文方面可能就要再加強,課文內容反覆的講解,念慈仍用困惑的眼神看我,慶幸的是念慈不懂都會問。

第二次一下車小朋友一樣跑來迎接我們,還拉著我們去量體溫,上樓後沒多久,念慈就帶著燦爛笑容出現了,念慈一直拉著我分享她這一星期來發生的事情,雖然我要不斷的想辦法把話題帶回課業上,但我還是好開心念慈願意跟我分享,這樣就代表她信任我了,上星期的距離感一掃而空,讓我也擁有好心情。

當我拿出上星期跟念慈約定好的東西--練習寫國字注音的表格時,念慈興奮到笑的合不攏嘴,但我說我要考聽寫時,念慈的臉都垮下來了。念慈今天非常非常的不專心,雖然我有先教她字如何寫,也有先讓她自己看一會兒,但考試時,妹妹還是寫錯非常多,在教數學時,念慈也做錯頗多題,看得出來她不是不會,而是不專心。

最後,念慈挑了一本故事書,我念給她聽,我想念慈一定很喜歡有人念故事給她聽的感覺,因為念慈的眼神好專注,讓我念的好起勁,因為自己念故事,才曉得小時候媽媽替我念床邊故事的辛苦,口氣的抑揚頓挫好難,都覺得我像媽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zuncl 的頭像
    yzuncl

    元智大學新世紀領袖培育計畫團

    yzun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