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麟

    今天上了這門課活動企劃與執行的課,感覺很好。上課很輕鬆,內容又很多,好像滿充實的,而且老師很活潑。不過另一方面來講,上課秩序就普普通通,可能是因為活潑吧!老師有時候感覺快要講不下去了,哈哈!其實活動的企劃和執行這門課以前就上過了,還有很多類似的課講的也都差不多,只不過今天老師講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較令我感興趣。比如說聖嚴法師說的那段話,大意就是懦弱的人會因為環境而改變自己的心情,而強者會想辦法去改變環境。我覺得這個倒是滿適用勉勵大家的,畢竟現在的學生常常會因為課業壓力或是其他因素導致心情的不快,而不只是學生連社會大眾也是如此。也不是說人不能心情不好,只不過要常常往正面的地方想,並且不要被環境所控制,而要想辦法控制環境。有時候順服很重要,但是積極創新的想法更重要,不是要一味的配合社會或是學校。壓力一定會在只是看要怎麼抒解而已。另一個老師扯離的話題是史蒂芬賈斯伯,也就是頻果電腦的創辦人。他大概講了一下他的故事,我覺得這也很勉勵同學創意和創新是很重要的。我認為企劃不就是把完整的想法和通盤的考慮加上一點創意的執行,這樣就可以把活動辦得很好了,只可惜現在上的課重點都是放在如何做,我認為反而要加強每個人的心思細膩程度和創意,這樣就可以把活動辦得更完善了。達到上課的目的。

 

廖祐緯

李昇涵

    在此次團內溝通課程中,以概念分享式的方式,介紹活動企劃設計的相關資訊及需注意的事項,使我們了解整體規劃相關事宜。

    起先先以前提性的概要告知我們,了解到活動只是元素,重點來自你想要怎樣的活動(就像是想要一道客家小炒,而不是要裡面的食材),其次告訴我們活動需進步兩種理念:舒適圈及流暢;理念一舒適圈,一個自我覺的舒適的領域,熟悉的人、事、物對於自己則不會有恐懼感,但是唯有離開自我的舒適圈才能更加的成長,這種理論對於活動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效應,人們往往不願離開自我的舒適圈,故可加以考慮,而因此活動可分為三種:娛樂(舒適圈內)、拓展(遠離於舒適圈外)、不知道(舒適圈附近);理念二流暢,活動也許會因人員參予的選擇,致使活動整體流暢度而有變化。

    其後告訴我們活動企劃可分為四個部份,活動對象、前置作業、執行、檢討;

活動企劃必須先考慮這次參予的對象是誰年齡,性別比例,學歷,經驗等等,不同的對象應有不同的考慮方針,之後對於活動內容之設計能夠加以針對,思考舒適圈及流暢兩種理念,對於活動的地點及時間也能加以考慮並能賦予備案,而工作人員的培訓也須考慮,而最後能夠對於活動加以檢討,失敗與過錯都能加以改正並予以吸收,作為下次活動企劃相關的借鏡。

    總言,活動企劃前置對於對象的思考,活動內容的設計,最後餘執行後的檢討的吸收,活動大致遵循兩種理論,四個階段。

 

謝昀浩

    今天的課程是學習活動企劃與執行,老師一開始就說了一個新名詞「舒適圈」,每個人都習慣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因為熟悉的環境裡有習慣的人事物。但是唯有不斷的跨出舒適圈,擴大舒適圈,才能獲得成長。之後又介紹了「流暢」,人在做某些事情時,容易忘了時間,就是因為這些事對他是流暢的。所以當我們再規劃活動是就要注意到這兩件事。要讓參加的成員稍為離開他的舒適圈,並讓整個活動流程動線讓他有流暢的感覺。其實老師其他所上課內容,之前都有上過類似的課程。不過每個老師的表達方式不同,生活經歷也不同,所以每次上到類似的課程都有不同的成長與收穫。當中老師有提到一個例子,蘋果的創辦人─史蒂芬賈斯伯,他也是老師的偶像。他很早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並不斷的嘗試與成長,從20歲就開始創業。在他30歲那一年,他找了當時百事可樂的總裁,邀請他加入蘋果公司。他說了一句話就挖角成功:「你要在這邊繼續玩泡泡汽水,還是要和我一起改變世界。」之後,有了百事可樂前總裁的協助,蘋果從小公司慢慢茁壯。不過,賈斯柏被蘋果背叛,被蘋果給裁員。但他並不氣餒,後來又自創了兩間公司,其中一間就是皮克斯。賈斯伯是ㄧ位肯創新且不斷擴大自己舒適圈的最好例子。如果一個活動都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會讓人感到無趣,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參加人員的舒適圈,並超出大多數人的舒適圈,才會使整個活動具備挑戰性。

 

林品妤

在撰寫企畫書或活動中,要考慮的層面很多,像是活動的氣氛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沒辦法讓人群一直處在很新奮的狀態下、或是讓這場活動很平淡,這完全是要考驗總召的能力。總召負責企劃、籌備、場控,等等。想想一位總召在活動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要如何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能力,這就是我在這一課堂中所學的。

    不過成為一位有能力的總召需要有寬廣的視野,並且學著以多方的角度來看待一件事情,可能要透過閱讀、不同的經歷來豐富自己。當自己真正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看到、發現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我覺得我對這句話有深刻的感受,好想是說我應該去多多經歷一些不同的生活,其實我的生活不外乎讀書、上課、偶而的休閒,其實我會一直過這種簡單的生活是因為我在這其中找到一種安全感,我不用去煩惱多餘的事情,我只要做我自己就可以,不過老實說我懂的東西也不多,我讓自己少了許多向外學習新事物的機會,不過人生似乎不該如此。應該是要跨出自己的一步去體驗不同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活動。

    另外一場活動結束的檢討,更是讓自己進步的另一個因素,透過檢討讓自己從中學習,有句話:「一日三省吾身」。人透過不斷的檢討、反省讓自己成長,不要讓自己有累犯的機會,我想犯錯並不算失敗,真正失敗是累犯。因為自己不懂得學習,反而讓自己輪迴在過錯中是沒意義的。

   我想這些就是我在這次課堂中所學的,也很感謝老師用心得教導,不過真正能吸收、並且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張朝隆

這學期第二次組課依然請到黃同慶老師來為我們講解如何來籌劃一場會令參與者滿意的活動。

一開始,黃老師利用一條繩子圈了一個範圍,他告訴我們:「假設他是一個舒適圈,如果現在要你們和一個女生兩人單獨兩人在一個空間中,這是在你舒適圈的哪裡?」對我來說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因問我知道他不會照成我的負擔,因此對我來說他不會超過我的舒適圈,但它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已經超過了他的舒適圈範圍。老師和我們說到,一個活動要考慮到大部分的人數,如果他可能會超出其他人的舒適圈可能就要考慮這是否為一個好的活動。不過如果要自己成長,適時的跨出自己得舒適圈也是一項必要的決定。如果人一直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對舒適圈以外的事完全不碰觸,那麼當其他人都在挑戰自己的時候,自己和其他人的能力就遠遠被拉開了。

老師也提到了籌辦活動的流程「決定目標、活動設計、舉辦活動、活動檢討」這四項為基本舉辦活動了流程。但是,在大方向下還是有許許多多的細節是我們要去思考與注意的。現在在新世紀中,我也跟著學長姐一起承辦許多的活動,在他們身上我也看到他們是如照著其規則來運作。一項好的活動,就是應該有一個了好的計畫,跟著流程一步一步的進行。

我覺得這次的組課令我學到很多,在未來不管是新世紀或自己的系上,我們都有機會來擔任活動的負責人或其中的一環,上了這堂課後我們能知道如何來辦一場不只是自己讚許而是讓參與者滿意的活動。

 

陳玠宇

十二月末的夜晚,黃同慶老師和我們分享規畫活動的經驗和企畫方式,老師分享很多自己規畫活動的經驗,由簡入繁的分析活動企畫的方式。

黃同慶老師從舒適圈講起,人存在於舒適圈內,在舒適圈內,人能感到安全感。在這段期間,其實對於老師說的活動企畫內容並沒有太多印象,黃老師藉由「舒適圈」,和我們說很多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若長期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嘗試突破拓寬舒適圈,世界是個大型遊樂場,等待著我們去尋找、去玩樂、去享受世界,跨出舒適圈,看看世界的美好。在這堂組課裡,我更進一步去思考人生的課題。

接著老師講解了構成活動的基本步驟。活動真正的目的不是活動,活動是食材,他並不是主角。活動的宗旨和目的,才是一個活動最重要的存在意義,認清活動的精神總指標,才是辦理活動的最大意義。再者,辦理活動企畫時,思考活動對象,適當安排活動內容和架構,讓活動劇有自發性,讓參與對象能夠在是當的舒適圈內,也能讓活動更完滿,有成功的開始。此外,安排活動時,注意活動的高潮迭起和流暢性,給予是當的氣氛和能量,流暢性的檢視也是相當重要的。用心設計活動,思考到每一個環節,才能夠完成完整活動架構。在組課的過程中,更加瞭解到活動企畫的方式,對於活動有更深的體悟。

最後,黃同慶老師說了很多自己想分享、事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蘋果電腦總裁──賈伯斯的故事,他傳奇的一生,運用智慧和努力不懈的精神,讓我們更深層的啟發。用心盡力,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為自己奮鬥的精神,值得我效法。此外,黃同慶老師也以「心由境轉是凡人,境由心轉是聖賢。」和我們共勉之,期待我們心情不隨外物起伏,心如止水方為人上人,因而在我的人生態度上有更多的體悟。組課過程中老師分享的許多事物,是這堂組課的最大收穫。

 

 

 

曾敬忠

在這一次的組課當中,我學習到了企劃書相關的重要部份,也學習到不同的想法,以及講師的觀念,而我一開始最感興趣的就是所謂的,舒適圈,以及流動(FLOW)因為這兩個名詞對我們來說,可能生疏,也可能不,我在舒適圈的部份可能跟一般的團員選擇不同,畢竟很多的人在舒適圈的認知以及定義上,有很大的差別,而且我覺得這種差別不代表你是異類,而是你自己喜歡的部份,所以在這個活動裡,我了解到我與其他人的差異,同時也了解到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的選項,而之後提到了企劃書的撰寫,我覺得這個部份真的與CCAPP(青年企劃師研習營)我聽過的課程很像,在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講師也是其中的學員之一,所以它所說明的人、事、時、物,都是最重要的關鍵,還有再辦活動的時候,活動的好與壞,不是內部的工作人員,或是自己的認知所下的判斷,而是參加者的想法,假如參加的人都認為這場活動缺乏創新度,或是流暢度,那就表示,整場的活動都是有瑕疵,並且不是辦理的很好,但是相對的,假如參與者卻覺得這些活動是好玩的,那我們的活動目的就達到了,可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在活動中無法將活動辦理好,不是就這樣放棄了這個活動,必須要開檢討會去檢討所有可能的疏忽,或是缺失,這些對於以後要辦理活動的時候,都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相同的錯誤可能一錯再錯,但是人最可貴的就是,能夠在錯誤中學習,而不會從錯誤中失敗,這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鄭郁儒

    這次是上黃同慶教授的課,雖然關於寫企劃書課程的內容已經不是第一次聽了,但每次聽每次的收穫都不一樣,講師不同,上課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像老師就很生動活潑拿了繩子出來示範教學,實際舉例了許多例子,讓我們能夠一同參予,而不是紙上談兵,教一些理論的東西。

   在辦活動的過程中,重點不是我們經歷了哪些,而是最後,藉由活動,學習到了甚麼寶貴的經驗,讓我們能夠在下次辦活動的時候學以致用。老師比喻的很好,活動就好像是食材,要搞清楚我們為何而辦,就像是在炒菜的時候一樣,我們總是會問要炒哪到菜,而不是說要炒豬肉、青菜…等。

    而活動有兩個理論,一是舒適圈,人們總是習慣著自己所習慣的人、事、物,為有不斷的擴大,並且踏出舒適圈,人們才得以成長,老師還講了幾個例子讓我們參予示範,像是高空彈跳、念書、男女獨處一室…等,讓我們體認到原來不僅男生、女生,每個人的舒適圈總是不同,而我們必須勇敢的踏離舒適圈,才能夠學習到不同的東西,不能老是故步自封呀!而另一理論為─flow(流暢),整體的活動必須要流暢,就如同動力曲線一樣,有高有低,起起伏伏,情緒才會跟著high or down,不能總是太過歡樂或平靜,不然到最後不是焦慮就會流於無聊,所以掌握一個活動的流暢程度就是要靠它了!而一個活動,必須要能夠清楚的知道人、事、時、地、物,了解了這些,等於活動的成工就掌握了一半!!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勇於挑戰與嘗試,做自己不熟悉的事,而不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混過,這樣根本無法成長,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其實只要勇敢去做,就等於踏出了第一步,就像老師說,失敗加上反思就是成功的契機,失敗過了懂得檢討再改善,那麼最後,還是會成功的,就像國父不也革命了十一次才成功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n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